服务号

订阅号

中国水力发电设备网

文章查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查询

  • 周宏林
    摘要:10 MW海上直驱风电机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直驱机组,由于容量大、电流高,发电机采用双绕组三相永磁电机。对于大型机组,互漏感尤其是槽互漏感较为明显。考虑了互漏感的影响,详细推导出双绕组电机全阶模型,并研究了互漏感的影响。建立起考虑互漏感模型、不考虑互漏感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间的参数等价关系。最...更多
    浏览次数:2301  下载次数:1016
  • 任林,宗剑,闫娜云,石弘洋
    摘要:传统的矢量控制系统仅实现了转速与转子磁链的静态解耦,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定子电压方程中的交叉耦合项。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前馈解耦补偿改善PI 调节器对动态性能的影响,同时在速度闭环引入模糊调节器代替PI 调节器,并采用低通滤波器替代纯积分环节以改善模型参考自适应方案中纯积分环节对转速估算精...更多
    浏览次数:2361  下载次数:1049
  • 李林鸿,皇金锋,谢锋
    摘要:分析了RCD 钳位Flyback 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能量传输过程特点,得出了励磁电感、滤波电容、吸收电阻以及钳位电容等参数在宽电压范围内的变化规律。针对分布式发电系统、UPS 等特殊应用环境下,需要Flyback 电源能够在宽电压范围内都能正常工作,因此考虑到全动态范围内的最恶劣工况,给...更多
    浏览次数:2136  下载次数:938
  • 董钺,厉成元,张超,邱晗,李哲,魏轩宇,苏楠
    摘要:对于多台逆变器直接并联后通过双绕组变压器接入中压配网的系统,以三相两电平逆变器为例,对系统共模、差模环流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等效电路。同时,在多逆变器直接互联的工况下,对单机并网常见的直流中点与交流中性点互联来抑制共模电流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在多机互联系统中的局...更多
    浏览次数:2074  下载次数:1170
  • 支萌辉,尹泉,吕松垒,华强
    摘要:为缓解模拟伺服驱动器分散性大、零漂高、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性能数字交流伺服驱动器的设计方案。在传统的模拟式伺服驱动器基础上,方案采用了ARM+FPGA的硬件架构,并结合集中控制模块化的思想对新型驱动器的功能、控制算法进行设计。该方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数字控制在控制精度和控制方法上的...更多
    浏览次数:2220  下载次数:1219
  • 邓凯,赵伟,罗敏,付青,赖日培,孟金岭
    摘要: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发展促进了直流微电网的高速发展,绿色高效是直流微电网电力变换器的重点研究内容。利用电容变换器体积小、质量轻、噪声低等一系列特点,提出一种适应于新能源微电网的绿色高效电力变换器,将光伏发电能量高品质、高效率输送给直流母线,该变换器具有PWM电压调节能力,而且通过软开关技术...更多
    浏览次数:2017  下载次数:993
  • 蔡奇宏,陈晓,陈丹霏,刘建芳
    摘要:分析了混合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的4 种开关工作状态及其钳位桥臂内侧功率开关器件关断过电压的原理,对其64 种电压空间矢量在不同功率因数情况下对中点电位的影响特性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独特的中点电位平衡调制策略;在对钳位电容电压充、放电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能量流动方向,分别提出了利用开关状...更多
    浏览次数:2013  下载次数:974
  • 刘明,赵作男,谢国民
    摘要:通过对传统开关电感倍压单元的研究,提出一种新型耦合电感倍压单元。针对分布式电源需要多个电源输入的要求,提出一种高增益低电压应力的双输入DC-DC 变换器。新型变换器具有单输入和双输入2 种模式;通过改变耦合电感倍压单元的匝比,可以大幅提升变换器电压增益;在输出端采用三电平结构,双输入模式...更多
    浏览次数:2077  下载次数:950
  • 应鸿,游锋,林琳,刘闯,裴忠晨
    摘要:针对双向移相全桥(B-PSFB)变换器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为了实现功率双向无缝切换,给出了相应开关管的调制策略,并对该变换器的Buck 和Boost 两种工作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分析了工作在变换器Buck 模式下时出现的占空比丢失问题,设计了一种钳位电路用来抑制二次侧电压震荡和尖...更多
    浏览次数:2047  下载次数:911
  • 王飞林,崔双喜,杜玉婵,刘星
    摘要:针对风光互补后出力波动性影响并网安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噪声的完整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的混合储能平抑功率波动的方法。首先,采用CEEMDAN算法进行多尺度分解风光输出功率信号,将低频信号进行并网处理,次高频和高频功率信号由储能装置进行吸收平抑。其次,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更多
    浏览次数:2136  下载次数:885
  • 薛兵杰,徐亚昆,赵方
    摘要:非正常卸载是机车常见运行故障之一,会造成牵引力的损失,增加纵向冲击,影响车钩的寿命,导致中间直流母线电压直线上升,甚至引起过压等一系列故障。机车速度干扰引起的非正常卸载往往很难定位及处理。基于GCD-1000 交流传动轨道车在台架试验中发生的非正常卸载,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机车速度干扰导致非...更多
    浏览次数:1989  下载次数:919
  • 王颖伟,王博,姚伟星
    摘要: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是微电网或智能电网整合方案之一。VSG并网时需要专用的同步单元,如锁相环(PLL)等,以收集电网电压相位信息,但增加了控制器设计复杂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种移除PLL的自同步VSG控制方案。新方案能在逆变器并网前自动与电网电压同步,并在并网完成后准确跟踪电网相...更多
    浏览次数:2175  下载次数:985
  • 刘佳
    摘要:为提高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位置跟踪性能,采用递归函数链模糊神经网络控制(RFLFNN)方法。RFLFNN结合了函数链神经网络(FLNN)和递归模糊神经网络(RFNN)的优点,利用FLNN实现函数扩展,提高系统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并对参数进行辨识;RFNN可实时更新调整神经网络的参...更多
    浏览次数:2149  下载次数:925
  • 梁家凡,吴强
    摘要:针对Halbach 永磁阵列提出了2 种改进型Halbach 永磁阵列,通过改变Halbach 阵列的结构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性能,增加气隙磁通密度基波幅值和改善磁通密度波形的正弦性。设计了2 台永磁同步电机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新型双层Halbach 阵列对气隙磁通密度、反电动...更多
    浏览次数:2625  下载次数:1914
  • 胡国珍,李伟雷,罗维平,黄志敏
    摘要:以工业轨道应用中的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原边轨道-副边拾电线圈间互感数学模型,并给出精确的互感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线圈轴向偏移和径向偏移对互感值的影响;最后,通过Maxwell 对模型进行仿真,同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拾电线圈数学模型及偏移特性分析正确,能...更多
    浏览次数:1748  下载次数:856

返回顶部

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07001287号 Powered by Handyn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