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号

订阅号

中国水力发电设备网

浏览排名

当前位置:首页 > 浏览排名

  • 张雅静,李建国,王久和,张巧杰,熊鸣,陈骞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新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清洁能源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极大地推动了光伏逆变器的发展。微型逆变器以其即插即用、体积小、灵活安全等特点,在智能电网及户用场合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直流侧电解电容限制了微型逆变器的寿命和功率密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解耦的单级隔离型微型逆变器拓扑,该...更多
    浏览次数:1893  下载次数:782
  • 王景轩,王淑红,王一帆,王建华,吴攀,张爱玲
    摘要:和双馈感应发电机相比,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维修成本,其在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商业应用已指日可待。提出一种在控制绕组静止坐标系实现的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的空载并网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控制绕组磁链矢量的相位增量与幅值增量的控制,实现功率绕组电压和频率的动态调节以满足并网...更多
    浏览次数:1893  下载次数:896
  • 李宗原,任高全,郭寅远,陈卓,韩聪
    摘要:标准CGC/GF 035:2013 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国效率技术条件是满足中国太阳能资源特征相适应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效率的评估方法。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进行中国效率测试时,需耗费人工反复操作测试设备以及人工处理测试数据并拟写测试报告。现基于LabVIEW软件技术,通过整合功率分析仪、可程控直流...更多
    浏览次数:1892  下载次数:943
  • 刘佳雯,于海生
    摘要:为了实现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的高精度跟踪控制,提出了新型积分时变滑模控制策略,该策略考虑到系统的非线性和耦合特性对动、静态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反馈线性化原理将系统模型线性化,然后为了加快动态响应过程,采用单回路结构取代串级结构设计积分时变滑模控制器。针对负载扰动的问题,设计了...更多
    浏览次数:1892  下载次数:830
  • 邱春风,曹炜,刘美娜
    摘要:针对直流微电网传统的下垂控制微源间功率分配不均导致系统环流以及直流母线电压偏移造成系统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下垂特性的直流微电网分布式控制。该方法通过引入微源输出电压、输出功率标幺值来效验微源的输出功率,确定各微源的运行条件,从而实现负载功率按照分配功率与额定功率成比例的方法精...更多
    浏览次数:1892  下载次数:779
  • 李灵鑫,焦玉屏,孙家程,邓富金,张琦,任碧莹
    摘要: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常采用高压变换器进行高电位就近控制取电。然而模块内的高母线电压及其大范围波动对取电电源的高可靠性设计形成挑战。针对该问题,基于串联双管反激拓扑电路提出了一种高压模块取电系统。该系统以多输入、单输出形式的直流变压器为变压载体,并利用在同步控制信号下的各级联单元的...更多
    浏览次数:1891  下载次数:1506
  • 王超,曹炜,张旭航,邱春风,陈卫,李芸
    摘要:基于低速通讯网络,提出一种改进功率下垂控制的直流微电网多储能运行方法,实现了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各储能单元间功率的合理分配以及稳定母线电压等三方面的平衡控制。首先,考虑到直流微网中随着各部分系统状态的不同其运行也有所差异,根据储能单元以及负荷的状态,将...更多
    浏览次数:1891  下载次数:1191
  • 张自强,高建勇,时翔,钟诚
    摘要:诺顿等效阻抗方法是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控制稳定性分析重要方法,但其建模过程忽略锁相环,无法分析锁相环对控制稳定性影响。对现有诺顿等效阻抗方法进行改进,建立含二阶广义积分锁相环的单相并网逆变器等效导纳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锁相环环节对多台单相逆变器并联系统控制稳定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并网逆变...更多
    浏览次数:1891  下载次数:838
  • 赵国生,孙彬,李培,原峰
    摘要:磁控电抗器仿真分析方法无法实现在外部具有复杂控制电路下的响应特性与磁场性能的全面分析。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引入Simplorer 与Maxwell 联合实现场路耦合多物理域仿真的新方法,通过与Matlab/Simulink 仿真的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得出新的仿真分析方法更优,能为设计出性能更...更多
    浏览次数:1890  下载次数:916
  • 杨朋威,万全,刘春晖,陈更,许才
    摘要:直流电流互感器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其现场测试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对直流输电系统尤为重要。对当前直流电流互感器现场测试系统存在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直流电流互感器现场闭环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高精度同步模块实现标准源模拟量和被测数字量的同步采集,解决了延时造成的误差;...更多
    浏览次数:1889  下载次数:788
  • 吴伟亮,杨合民,杨海英,简优宗
    摘要:电励磁同步电机具有调速范围宽、过载能力强、功率因数可调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功率传动领域。为此介绍一种背靠背式电压源型变频器的系统结构,及两种基于电流频率(IF)控制和滑模观测器(SMO)控制相结合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案。动模平台的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控制方案都能够实现电励磁同步电机无速度...更多
    浏览次数:1889  下载次数:970
  • 程诗尧,王芳,李雪城,史鹏博,迟源
    摘要:在电压电流双闭环内核外级联功率控制外环构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方案可引入惯性到逆变器中,从而增强并网后对系统稳定性的支持。针对此种VSG的参数设计和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由线性化系统模型特征值灵敏度矩阵引导的VSG参数整定方法。由于级联控制回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动态对控制器...更多
    浏览次数:1888  下载次数:822
  • 房俊龙,张卫丹,宋朝,宁长健,张悦,高三策,张绍原
    摘要:在复杂光照情况下,常规粒子群(PSO)算法实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用时较长,且易陷入局部极值,导致功率损失较为严重。针对此现象,引入量子粒子群(QPSO)算法对MPPT进行控制,并提出有效的收敛条件和重启条件;在无阴影、静态阴影和动态阴影3 种光照情况下,分别对PSO和QPSO...更多
    浏览次数:1888  下载次数:927
  • 马文博,梅磊,王珂
    摘要:基于LCL-S 型的无线充电系统,分析了系统内耦合线圈自感计算方法,推导了轴向距离和径向距离与线圈互感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 Maxwell 建立耦合线圈仿真模型,并通过控制变量法对耦合线圈进行仿真分析和计算,给出了耦合线圈相对位置变化时线圈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情况。结果...更多
    浏览次数:1888  下载次数:921
  • 谢锋,皇金锋,李林鸿
    摘要:单电感双输出(SIDO)Buck-Boost变换器由于引入后级功率开关管,其工作模式和稳态增益较传统单输出Buck-Boost变换器复杂的多。为给SIDO Buck-Boost变换器的分析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分析了SIDO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将其工作模式分为连续导电模式(...更多
    浏览次数:1887  下载次数:791

返回顶部

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07001287号 Powered by Handyn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