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号

订阅号

中国水力发电设备网

浏览排名

当前位置:首页 > 浏览排名

  • 陆恒,刘海涛,夏涛,张埕瑜,黄铖
    摘要:准确的线路参数对于配电网运行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而配电网线路参数因受到环境、工况与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同时,由于配电网结构复杂度、随机性与波动性日益加强,难以对配电网建立精确的参数辨识模型。提出一种基于GA-SVR模型的配电网线路参数辨识方法,实现配电网线路参数的准确辨识。通过遗传算...更多
    浏览次数:1681  下载次数:1162
  • 潘志新,翟学锋,王成亮,官国飞,徐妍
    摘要:随着我国配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边缘计算成为解决新形式下智能配电网云端冲突的有效模式,针对边缘计算模式中海量异构配用电数据造成的存储混乱与融合计算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配电网多源数据处理与融合技术。首先,设计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配电网多源数据处理与融合架构;其次,在原有Zs...更多
    浏览次数:1679  下载次数:791
  • 何俊鹏,张润泽,白旭峰,郝帅,曹虎
    摘要:移相全桥(PSFB)变换器以其零电压开通(ZVS)的软开关特性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移相全桥变换器电路参数的设计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通过深入分析移相全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推导出系统占空比丢失以及ZVS 负载范围的数学表达式,提出了一种基于ZVS 负载范围的移相全桥变换器...更多
    浏览次数:1678  下载次数:754
  • 吕飞春,胡惊涛,张文涛,胡东,武旭
    摘要:近年来,分布式能源呈规模化并网运行,导致传统电力用户从单纯的电能消费者逐步演变为兼具电能生产与消费能力的产消者,并可在市场电价的引导下有序参与市场交易。然而,受自身容量的限制,产消者难以承受市场电价波动性、光伏出力随机性带来的风险。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优化的产消者能量管理模型,首先构...更多
    浏览次数:1675  下载次数:1359
  • 胡顺全,裴宝峰
    摘要: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为现阶段电力系统最先进的无功补偿技术,应用现场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多。由于现场原因或者SVG本体原因,运行中偶尔出现故障是难以避免的事情。目前,常规的故障信息是一些故障后的保护状态信息,如过压、过流、欠压等,这些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分析、查找故障原因的需求。通过分析...更多
    浏览次数:1673  下载次数:909
  • 崔海林,李泰,潘荣睿
    摘要:随着风电机组在电力系统并网增多,能够支撑电网频率的惯性愈发降低,系统频率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自抗扰储能惯量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电网频率调整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模糊自抗扰控制器来控制储能系统的运行,进而为电网有功频率提供支撑;为有效估计和补偿系统的不确定性及扰动,利用模...更多
    浏览次数:1672  下载次数:1009
  • 浦润琴,唐忠,王晓毅,邹玉洁
    摘要:针对电动汽车锂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恒压恒流充电特性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LCCL-LCCL 补偿网络的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该系统在不借助任何外在结构的条件下通过切入与切出电容来实现锂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恒压恒流特性的切换,同时,根据系统原边补偿电容两端电压与负载电阻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负...更多
    浏览次数:1672  下载次数:868
  • 张治,王悦,王林
    摘要: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改变,当阵列受到阴影遮挡时,会导致其电池片输出功率不匹配,长时间易形成热斑。因此,对阴影遮挡的情况及时进行甄别,可有效预防热斑故障的产生。针对在光伏阵列阴影遮挡进行分类时,需使用大量辅助设备或采集大量环境数据,以及分类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更多
    浏览次数:1671  下载次数:611
  • 郑浩,孙伟
    摘要:组合信号注入法分2步执行,首先通过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辨识出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然后通过脉冲电压信号注入法判断转子磁极极性。若电流谐波较大,易导致转子磁极方向误判断,极性辨识结果可靠性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导致转子启动,发生反转,无法满足部分工业应用场景要求的无反转启动。基于此,提出...更多
    浏览次数:1671  下载次数:786
  • 于志强,陆桂军,于洪泽,韩松,白洪海
    摘要:针对冶金行业数据采集设备在恶劣工况下对多种过程信号进行数据采集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进阶精简指令集处理器(ARM)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组网式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单个采集模块8 路模拟量、8 路数字量同步隔离采集、缓存、上传,并可通过高速光纤实现至多10 个采集模块...更多
    浏览次数:1670  下载次数:981
  • 刘永江,魏超,高正平,焦晓峰
    摘要:近几十年来,考虑到环境问题和化石燃料的缺乏,可再生能源的整合程度大大提高。由于其不确定性,这种整合在电力系统中出现了新的挑战。氢能储存系统(HES)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使用电力制氢(P2H)技术将额外的风力转化为氢气。此外,热电联供(CHP)机组等新兴技术也能有效提高电力...更多
    浏览次数:1670  下载次数:659
  • 王海军,王磊
    摘要:针对弱连接并网风电场电压稳定性易受风功率波动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模型预测控制(MPC)的风电场电压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建立自适应调节层,根据风电场无功补偿能力以及有功预测信息对并网点电压进行预测,实现对并网点电压的自适应调整。其次,建立无功分配层,通过计算风电机组在无功补偿中所需要的...更多
    浏览次数:1669  下载次数:746
  • 陶雪峰,吴俊,孙露露,周贝
    摘要:微电网需提供功率缓冲装置,飞轮储能装置可快速调节电能质量,为微电网提供频率、电压支撑。为提高飞轮储能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分析了背靠背变换器的数学模型,以此提出了一种在母线电压平方外环、功率内环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基础上,增加功率前馈补偿的控制策略。采用该控制策略可大幅改善由于飞轮储能系统切...更多
    浏览次数:1669  下载次数:695
  • 孙琳,张昌栋,张彬荣,邱志鹏,赵新贞
    摘要:高压直流输电,特别是采用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电压源变换器(VSC)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了更好地深化使用可再生能源,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将现有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互连到网状的高压直流电网中。介绍了一系列基于端对端VSC 结构的电力电子拓扑,作为未来直流互联的元器件。拓扑结构包括DC/DC变换...更多
    浏览次数:1668  下载次数:720
  • 胡国珍,李伟雷,罗维平,黄志敏
    摘要:以工业轨道应用中的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原边轨道-副边拾电线圈间互感数学模型,并给出精确的互感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线圈轴向偏移和径向偏移对互感值的影响;最后,通过Maxwell 对模型进行仿真,同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拾电线圈数学模型及偏移特性分析正确,能...更多
    浏览次数:1667  下载次数:738

返回顶部

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07001287号 Powered by Handynasty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河东区):022-84376127 | 举报邮箱:wangzheng@trie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