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号

订阅号

中国水力发电设备网

文章查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查询

  • 张蕊,夏岩,黄桂平,陈仁钊,杨屹立
    摘要:针对异步电机在传统滑模控制下的鲁棒性差和系统抖振问题,提出一种控制系数根据滑模面位置而动态变化的变系数幂指趋近律(VCPERL),并基于该趋近律设计滑模控制器。首先,考虑快速幂次趋近律(QPRL)和双幂次趋近律(DPRL)在滑模面不同位置趋近速率不同的优点,利用双曲正切函数tanh(x)...更多
    浏览次数:394  下载次数:382
  • 刘淇伟,曾江
    摘要:针对目前新型电力系统中测试电力电子设备在各种工况下运行情况的需要,提出利用线性自抗扰技术控制的策略,研究具有线路阻抗模拟功能的电网模拟器。在此基础上,为了对各次谐波进行分离控制,利用改进后的滤波器组进行电网电压的分离滤波,达到独立的阻抗模拟及谐波输出的效果。仿真和实验证明,所提控制策略有...更多
    浏览次数:322  下载次数:360
  • 刘学,赵鲁,马呈瑶,范恩泽,葛琼璇
    摘要:高频变压器是串联谐振型DC/DC变换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于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效率和功率密度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纳米晶磁芯因其高饱和磁通、高磁导率、低矫顽力以及高频损耗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为了提高DC/DC变换器的功率密度,高频变压器漏感被普遍用作谐振电感,以实现开关器件...更多
    浏览次数:302  下载次数:405
  • 张浚坤,雷二涛,金莉,马凯,夏晨阳,王茜睿
    摘要: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IGBT在交流电机驱动、变频器、开关电源及新能源行业的广泛应用。IGBT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电路拓扑和系统工况复杂多变,栅极波形振荡的问题普遍存在,如何认识振荡机理并抑制振荡成为IGBT安全稳定应用的基础。从IGBT内部寄生参数结构和开关过程出发,详细介绍了...更多
    浏览次数:415  下载次数:450
  • 吴越
    摘要:交流列车过分相问题通常可以采用柔性地面过分相方法解决,但是,对于多流制电力机车,在中性区完成供电制式的切换,情况要复杂很多,目前却少有研究。基于车载切换结合车身动能的方式,提出一种旨在供电制式切换过程中稳定多流制电力机车直流环节电压的方法,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某一型号多流制电力机车为研究对...更多
    浏览次数:313  下载次数:344
  • 李娟,魏亚龙,张世乾,龚培娇
    摘要:设计了一种具备电网电压不平衡补偿功能的三相四线制储能型低电压治理装置。首先,针对台区电网末端低电压问题,设计了一种有功-电压下垂和恒定功率因数相结合的控制方法,补偿了台区电网末端电压。其次,针对电网三相电压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序和零序虚拟阻抗的三相不平衡电压补偿方法,直接控制负序...更多
    浏览次数:330  下载次数:327
  • 巩伟峥,姚寅,陈梦滢,李东东,张先明,朱烨冬
    摘要:华东电力系统新能源占比快速提升,系统中的旋转惯量与调频资源不断下降,将对系统频率的抗扰性和稳定性造成威胁。现有研究集中于新能源系统惯量及一次调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风电、光伏、储能等多种新能源频率响应技术的中长期发展优先级研究较少。为此,展开了华东电网系统的协同调频技术演进路径研究。首先...更多
    浏览次数:168  下载次数:112
  • 张旭阳,张茂松,王秀芹,陈忠,王群京
    摘要:针对当前高压直流断路器的转移支路多采用不可控全桥的变压器耦合供能,不利于可控稳定的供电,且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直流断路器的供能方法。方法采用带储能装置(蓄电池或者超级电容)的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对组合式直流断路器谐振转移支路中的预充电电容进行电压控制和能量回收及再利用...更多
    浏览次数:173  下载次数:105
  • 范元亮,朱俊伟,吴涵,韩晓岚,黄兴华,陈金玉
    摘要:准确估计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SOH)对于优化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现有从单阶段充电数据提取健康特征的方法,不能充分挖掘电池老化信息,不利于提高估计精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充电数据融合的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SOH估计方法。通过融合恒压充电阶段与弛豫阶段的健康特征...更多
    浏览次数:147  下载次数:162
  • 王绪利,徐加银,沈玉明,李坤,冯沛儒,江桂芬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风电机组的调频能力,考虑到传统风储协调调频控制策略不仅会引起系统频率一定程度的波动,而且需要配置较高的储能容量,经济性比较差,因此在传统风储协调调频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三阶虚拟同步机模型为基础的风储协同调节的主动支持控制策略,建立了相应的风储协同调节模型,并设计了风机与...更多
    浏览次数:146  下载次数:99
  • 耿丽恺,侯娟,张春香,胡文英,李文华,李翠娟
    摘要:热磁式断路器通过瞬时脱扣装置进行短路保护。在通电线圈形成的磁场中,动、静铁心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反力吸合,进而推动断路器机构动作使产品脱扣。整个过程中只有电磁力达到一定的数值,动、静铁心才能在预设定的电流值下可靠地吸合。在实际的工程设计过程中,为了简化设计及计算过程,会忽略漏磁等问题...更多
    浏览次数:148  下载次数:85
  • 徐海,米彦青,王艳阳,徐志鹏
    摘要:永磁同步电机(PMSM)具有动态响应快、功率密度高、低速大转矩等优点,但是温度变化和复杂工况会造成PMSM参数的变化,进而影响电机性能并且降低效率。针对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中电机参数变化导致的控制器参数失配问题,首先采用自适应线性(Adaline)神经网络进行PMSM的交直轴电感、磁链和电阻...更多
    浏览次数:393  下载次数:248
  • 董立志,翟冰聪,王凯丰,贾学翠
    摘要:多储能单元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入储能电站时,产生的交互耦合作用给系统稳定运行带来挑战。建立了储能并联的系统小信号模型,基于系统的主导模态以及参与因子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直流母线的电压和电流变化关系,发现了全新的规律:当负荷功率恒定时,电源台数增多会产生阻抗分增效应,该效应能改善系统稳定裕...更多
    浏览次数:325  下载次数:201
  • 张俊岭,尹朋,王继伟,龙孟姣
    摘要:增加中继线圈是提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目前关于中继线圈位置的确定多数还是采用均分距离或经验选定。为了阐明中继线圈对系统性能影响的机理,基于二端口网路理论比较了典型两线圈耦合机构和中继式耦合机构的端口阻抗区别,采用有限元模型的动态扫频分析,总结了中继线圈相对位置变化对互感...更多
    浏览次数:294  下载次数:205
  • 周毅,方伟,宫旻,夏雪松,陈艳玲,韩妮
    摘要:分布式发电(DG)和微电网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对配电网络的保护系统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种新情况下,采用能够结合先进控制和保护机制的智能保护系统对于确保在发生故障等不良现象时自动重新配置和恢复电网至关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元启发式自适应模糊定向蝙蝠算法(AF...更多
    浏览次数:315  下载次数:195

返回顶部

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07001287号 Powered by Handyn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