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号

订阅号

中国水力发电设备网

当期目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当期目录

  • 徐大成,尹纯亚,周嘉阳,李凤婷,刘江山
    摘要:为抑制风电机组参与一次调频产生的疲劳载荷,基于不同风速下风电机组的机械动态响应特性及控制装置运行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机组疲劳载荷的一次调频策略。首先,根据并网风电机组的动态响应特性和一次调频控制装置运行特性,推导了风电机组的疲劳载荷模型;其次,构建风电机组状态空间模型,将风电机组一次调频...更多
    浏览次数:158  下载次数:146
  • 雷傲宇,苏婷婷,梅勇,黄方能,王裕,吴为
    摘要:“碳中和,碳达峰”战略实施的关键期,新型电力系统频率特性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如节点惯量水平降低、分布差异明显等),维护频率稳定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新能源跟网型调频策略利用新能源系统内多样化调频资源,是提高新能源惯性响应及一次调频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以及惯量控制与下垂控...更多
    浏览次数:134  下载次数:155
  • 刘震,朱子民,王小云,南东亮,段玉,吴小芳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高,基于变流器实现并网的设备将在电网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系统频率稳定性支撑方面,能同时提供主动惯量支撑和快速频率响应服务的构网型变流器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在构网型变流器产生大量有功功率需求后,由于直流侧电源设备的功率受到限制,直流电压可能出现崩溃的现象。...更多
    浏览次数:113  下载次数:131
  • 霍慧娟,李培栋,辛诚,李薇薇,卢艳超,陈天穹
    摘要: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给系统及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向大电网支撑下的氢储/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综合考虑电网波动性、系统可靠性、经济性及可再生消纳率等指标,提出了一种不确定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首先处理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其次利用分段线性化方法解决非线性...更多
    浏览次数:151  下载次数:132
  • 毛放,缪新招,梁倩园,唐方闻
    摘要:相较于部分生命周期评估,全生命周期评估更为复杂且不确定,难点在于需全面考量各阶段碳排放及其多重影响因素,导致评估边界模糊且过程动态反复。为此,需设定清晰的系统边界,并据实动态调整,故提出含风储电力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算法改进。在确定含风储电力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的系统边界基础上,...更多
    浏览次数:119  下载次数:115
  • 汪以涵,冯传欣,金涛
    摘要:针对三电平中点钳位型(NPC)逆变器工作时存在的中点电位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三电平NPC逆变器中点平衡模型预测控制算法(INB-MPC)。所提方法采用无权重系数的两级式电压矢量选择机制,删除了NPC逆变器中共模电压较大的空间矢量,并通过构造对中点电位无影响的虚拟冗余短矢量进行中点...更多
    浏览次数:114  下载次数:132
  • 曲晨明,郭昆丽,白阳,李航,朱婷华,马鹏
    摘要:针对弱电网下考虑电网电压背景谐波影响,导致并网电流在加权平均电流控制(WACC)下出现反向谐振峰,使得系统无法实现零极点对消进而影响并网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加权平均电流(WAC)控制策略,通过准比例谐振控制器有效追踪并网电流,在电网电压前馈通道中引入选频环节抑制高次谐波,同时串联...更多
    浏览次数:123  下载次数:123
  • 曹大友,吕君牧,柏岩松,李国荣,周岩
    摘要:为了减少大型船舶的碳排放,光伏发电技术开始应用于船舶电力系统。但由于船舶电力系统存在容量有限、系统惯量低和负荷差异大等工作特点,传统的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无法有效应对船舶电网中各类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虚拟同步机参数配置方法,以全面改善船舶虚拟同步机的动态特性。首先,对不同工况...更多
    浏览次数:74  下载次数:63
  • 陈勇,李建标,陈建福,裴星宇,吴宏远,黄春宇
    摘要:直流配电网直流侧的特点是多母线级联、多变换器及母线强耦合,容易引发谐波谐振交互,威胁系统设备安全运行。针对直流母线间谐振交互及谐波传递机理不清晰的问题,首先构建了计及隔离型和非隔离型中间变换器耦合效应的多母线直流系统谐波阻抗模型,基于此从谐振可激性和可观性角度研究了多母线直流系统谐波谐振...更多
    浏览次数:84  下载次数:51
  • 董钺,李林蔚,李峰,赵香花
    摘要:风电场在送端采用低频输电,可降低线路阻抗和电缆分布电容充电电流,提升静稳极限和传输容量;在受端采用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变换器(M3C)变频阀并入工频电网,较之采用柔直换流阀送出—并网的方式,可省去送端换流阀,节约成本。在风电场低频输电系统中,工频电网发生故障时,系统有功功率传输能力大幅下降...更多
    浏览次数:83  下载次数:64

返回顶部

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07001287号 Powered by Handyn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