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的目的是什么?
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一般来讲,针对具体的标准化对象,标准化的直接目的通常有:适用性、相互理解、接口、互换性、兼容性、品种控制、安全性、环保性等等。
以“产品”标准为例,标准化的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要通过标准化保证产品能够正常、方便地使用;保证产品或其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人身等造成损害。
我国标准分为几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
什么是强制性标准
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它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管理办法》,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1、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农药和劳动卫生标准;
2、产品生产、贮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及劳动安全标准;
3、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
4、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方面的标准;
5、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品标准等。
什么叫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又称为非强制性标准或自愿性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这类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均有权决定是否采用,违反这类标准,不构成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应当指出的是,推荐性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商品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和ISO的关系
是在1947成立的,是除电工电子领域外在其它所有技术领域制定国际标准的国际组织。其总部(中央秘书处)设在日内瓦。根据ISO章程,ISO其成员是成员国内在标准化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国家团体。一个国家只允许一个标准化团体参加。
与IEC相似,ISO制定标准的机构是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ISO现有186个技术委员会,552个分技术委员会。到2001年12月31日,ISO共有现行标准13544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非常重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技术合作。
尽管IEC和ISO在工作范围上有明确的界定,但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渗透,IEC和ISO之间相互交叉的国际标准化领域和项目越来越多。为了减少工作重叠,保证国际标准体系的协调和一致,IEC和ISO不仅在TC/SC层次上加强合作,而且在机构和管理方面争取了一系列合作措施,其中包括:成立了IEC/ISO联合计划委员会(JTRC),负责对有交叉或有争议领域的事务进行协调和规划;共同制定了ISO/IEC导则,使两个组织在标准制定和标准格式上保持一致;在信息技术领域,成立了ISO/IEC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JTCI),共同制定信息技术领域里的国际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简介
历史
IEC成立于1906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组织。1947年作为一个电工部门并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6年又从ISO中分立出来。IEC负责起草和公布所有与电工、电子和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IEC共有正式的国际标准4176个,包括修改件、补充件在内共有4820个。IEC共有63个成员国家,包括所有的世界主要贸易国及越来越多的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IEC的总部设在日内瓦。
现状
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成员分为:正式成员、准成员和隶属成员。正式成员是各国的国家委员会,每个正式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投票权;准成员产作为观察员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工作,但没有投票权。此外,国际电工委员会还有一个面向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员类别,称为“隶属成员项目”。在该项目下,一些国家可以在不付会费的情况下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并通过IT(信息技术)工具来降低参加IEC活动的费用。该项目的两个主要目标是:在新兴工业化国家提高与IEC国际标准有关的意识及并通过IEC标准更广泛的应用;帮助新兴工业化国家了解并参与IEC的工作。
宗旨
通过其成员促进电工、电子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认证认可规则等国际文件的制定及国际、区域标准化和认证认可方面的合作。该委员会的目标是:有效满足全球市场的要求;保证在全球范围内优先并最大程度地使用其标准和合格评定计划;评定并提高其标准所涉及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共同使用复杂系统创造条件;提高工业化进程的有效性;提高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