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水力发电站 1小时只发电“12”度
来源:安徽财经网 发布时间:2018-03-30 阅读量:2339
茅田村,位于广德县柏垫镇东南部,黄山余脉与天目山余脉交汇之处,自古享有“石奇压东土,景雅盖西天”的美誉。小小的村落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淳朴的人文风貌。三件“省宝”茅田山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阳新石器古人类文化遗址以及明朝天启年间建造的祠山庙都让茅田村声名远播,享誉长三角。而这里还有一处隐藏版的“世界之最”鲜为人知,这就是位于茅田山景区内的下阳水电站。
穷则思变 小水电站建成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柏垫镇茅田村还是一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小山村,这里不通路也不通电,老百姓照明只能用煤油灯,买不起煤油的,要上山砍松树,收集松油,让村民们吃尽了苦头。1970年新年伊始,为了使当地的老百姓用上电,当时的茅田生产大队利用茅田村境内高山低谷的地势而形成的较大水流落差,产生有效的天然水能,再通过水轮机的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发电,而这个“迷你型”的小水电站一运转就是长达半个世纪。
当年这座“迷你型”水电站仅仅是作为动力机,牵引碾米机、饲料机,让村民们首先告别了水碓舂米、手磨面的原始劳动方式。1971年10月,村民们又升级了水电站,开始了装机发电,由于水力发电与水量大小息息相关,水量最大时,一小时可发12度电,水量不充足时,有时只能发两三度电。但“凉水点着灯”变成现实的当天,村民们喜悦之情难于言表。
小小水电站 并入国家大电网
1981年,高压线进了村,村民们用上了稳定的照明电,水电站渐渐告别了发电照明的历史使命,只被作为农产品加工时的动力使用。时间再来到2002年初,茅田村村民杨世祥感到这么宝贵的资源闲置可惜,便申请将水电站的发电和国家电网并网,常年发电量能达到4万度左右。这个“迷你型”水电站汇聚起的涓涓电流就如同小小的水滴,汇入国家电网的大海中,走遍了大江南北,走进了千家万户。
目前,这座世界上最小的“迷你型”水电站正被柏垫镇政府妥善保护。据悉,该处将来有望成为景点。
请扫描二维码对我们进行关注,我们将及时发布协会活动,行业信息,标准贯彻,技术交流,企业访谈,电子杂志等资讯,也欢迎会员朋友提供素材,让我们之间的沟通更顺畅,工作更和谐。
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会员网站或其他媒体平台及协会特约通讯员供稿,中国水力发电设备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